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二维码
分享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学科带头人简介

时间:2020/02/12浏览: 542 次

为规范和加强医院学科建设与管理,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京房中医(2022)5号、《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学科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京房中医(2022)6号文件,医院开展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工作,医院目前设置7个院级重点学科,分别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老年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急诊学、临床中药学,以下为各学科带头人简介:

  1. 中西医结合临床:郭书文,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党委书记。为第三批北京市朝阳区名中医药专家下基层暨学术经验继承工程指导老师、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指导老师、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33年,主攻内科疾病,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内分泌失调以及其他疾病。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研发2个制剂,申请 2 项专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02篇(SCI收录18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其中主编4部)。
  2. 中医老年医学:孙鲁英,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医师从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和全国名中医张炳厚教授。2020年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获得“首都中医榜样人物(学术创新榜样)”称号,2016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首届全国肾病优秀人才,2019年获得“陕西杰出名中医”称号。现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肾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学系副主任,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保健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从医29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复杂尿路感染、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内科疾病,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作为负责人或者主要参加者开展了28项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论著5篇,主参编专著8部,其中参编教材2部。
  3. 中医内科学:张红,主任医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获得北京优秀名中医、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北京中医行业榜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组织部优秀科技资助人才、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副院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擅长中西医治疗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内科疾病;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3项,区级项目4项,教育类课题2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47篇,著作9部。
  4. 中医外科学:张凯松,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中医院大外科技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疗及手术经验,擅长肝胆胰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消化道肿瘤等的诊断及综合治疗。在普外科领域不断进取,注重国内外新技术的应用,实施手术千余例。在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先进的诊治理念和方法。在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近20年。对于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及大肠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有很丰富的经验,手术技法精湛,疗效显著。掌握腹外疝治疗的先进治疗理念和手术方法,与国际发展接轨,形成了较完整的个性化治疗体系,疗效已具备国内先进水平。
  5. 中医男科学:张新荣,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副院长,北京市优秀医师,北京市名中医身边工程团队负责专家。现为李曰庆名医传承工作站房山分站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男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结合、内外兼施、针药并用、心身同调治疗男科病、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等疾病。主要研究方向是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疾病、男性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男科学科带头人,对男科的建立、提高、完善等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五年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著著作3部,参与编写著作2部。
  6. 中医急诊学:高岩,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急诊科主任,兼任120房山城关急救站站长、第五届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房山区急诊、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1-2014年师承北京第四届名老中医杜怀棠教授,2018年担任房山区春苗计划指导老师,2019年建立杜怀棠工作室分站,担任负责人。2019年,荣获首届中医行业榜样人物称号。负责急诊科的全面医疗工作,对中医治疗内科急症有独特诊疗经验,擅长急性热病,咳喘病,脾胃病,中医郁证,眩晕病,中风,胸痹等多种内科急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使用膏方治疗慢性疾病,采用中药,针灸,按摩,内外治法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手段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发表论文18篇,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13项。
  7. 临床中药学:杨景柳,主任中药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中药饮片质量与追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院级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30余年。近5年来指导参与3项科研课题,参与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质量团体标准的制定,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篇。擅长中药饮片传统鉴别,中药炮制及各炮制品对临床疗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