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护理部开展“一科一品”护理品牌建设,,透析室护理团队积极响应,不断优化理念,针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短,血管资源有限,如何系统化、规范化的全程管理,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年限,使他们回归社会,由此血透护理团队创建了独具专科特色的护理品牌——《生命之“路”》。
血液透析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就是动静脉内瘘,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使用率达到了90%,那么如何维护这条“生命线”呢?在日常工作中,在我们不断反思,探讨的过程中,终于总结出了一套管理方法。在“一科一品”的契机下,诞生了“生命之路”,之所以取名为“生命之路”,是因为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他们需要通过这条“生命线”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在品牌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核心成员和全体护士的努力,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理论基础,特别是对血管解剖知识的培训,加深了护士对血管的认识,并且根据患者内瘘血管条件不同,我们进行了床边一对一的指导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再培训的强化学习,做到严把考核关。对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由于透析龄长的患者思想固化,通过宣教规范穿刺的优点,使患者更能接受这项操作,提高自我监测和维护的意识,有利于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提高理论基础的同时,我科对内瘘有一个全面系统标准化的评估,日常评估做到:视、触、听,必要时血管彩超评估。每半年对内瘘血管进行人工评估和血管彩超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根据病人内瘘血管条件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穿刺图。在制定穿刺计划的过程中,细化穿刺流程,形成图片,有计划的穿刺做到全面覆盖。
对于不同年限的动静脉内瘘,我科实行分层管理,对于新瘘,疑难内瘘,是我科护理的重点管理对象,均由高年资技术水平较高的护士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对血管的损伤。
而在规范穿刺的过程中,患者内瘘出现的微炎症,疼痛等症状,我们借鉴了护理部老师的科研成果四妙勇安散,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品牌实施至今,我们注重细节,突出重点,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优化护士排班,强化督导,及时更新穿刺计划,并且每周进行穿刺分享,做到实时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有效避免了内瘘失功,与去年同期相比内瘘失功率降低了50%,同时降低了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内瘘的良好使用,提高了通畅率,增加了透析充分性,提高了透析质量。规范穿刺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内瘘失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
在实践过程中,护士努力学习,病友积极配合,我们继续用心呵护,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