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放血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华佗夹脊区放血和传统放血疗法相比有三个特点:其一是部位,介于华佗夹脊穴和脊椎横凸外缘之间的区域——“脊神经走行——脏腑分布”,临床上发现只要能有效刺激脊神经的上端区域,就能对其所支配的脏腑产生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其二是进针深度,普遍进针在1厘米至3厘米之间,通过胸部CT的经皮向脊椎的横突、椎弓、椎体等部位测量计算后发现,突破传统的背部斜刺、浅刺针法有现代医学解剖基础,并且较深刺入能达到有效刺激脊神经的作用;其三是为实现负压出血的拔罐,而不是留罐瘀血。传统拔罐一般在8分钟左右,起罐后会发现局部皮下瘀血的痕迹,本疗法拔罐时间在1分钟以内,目的是在负压作用下适量出血,给局部皮下相关组织减压并促进循环,一般不产生瘀血痕迹。
病案1:荨麻疹
患者男性,70岁,患荨麻疹10余年,多次使用糖皮质激素、中西药抗过敏、对症治疗,仍反复发作。使用华佗夹脊区放血疗法20次后,皮损明显好转,且至今没有发作。
病案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女性,64岁,喘憋10余年,行走时加重。加重时言语困难,气促。经过华佗夹脊区肺俞区、心俞区、膈俞区三次放血(每周一次),咳喘症状明显减轻,一次行走300至500米不再喘憋气促。
病案3:痹症
患者女性,66岁,腰腿疼痛30余年,双膝关节肿胀,足部皮肤暗黑。给予针刺治疗有效果,但每逢天气转阴或有大风之前均会感觉酸困、疼痛,行走乏力,多次发生摔倒。经过多次腰部夹脊区放血治疗后,腰痛明显减轻,半年间没有发生摔倒。
病案4:肺炎伴背 胸胁疼痛
患者男,57岁,右肺炎伴右侧后背、胸胁部刺激性尖锐疼痛,呈阵发性。经过一次治疗,疼痛消失,未再发作。
病案5:便秘
患者女性,40岁,便秘30余年。对症服药(多种泻药)有效,但停药反复。
便秘病例还有三例,其中一例为糖尿病并发症,一例并发喘病(大便5天不行时,会有明显喘憋,需要使用平喘气雾剂),一例与三焦水液代谢失调相关。通过相关治疗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感谢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希望此疗法能给更多的患者带来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