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风湿内分泌科一名医生,今年8月份接到通知,我要和本院三名同事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医院进行为期45天的支援。10月18日,在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带着我的梦想,我们终于顺利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到达内蒙的第二天,我们就在医务科科长带领下入科室了。我被分到了神经内科,这是一个今年8月20日刚成立的小科室,目前总共只有五名医生,还包括两名比我还晚来一周的新员工。虽然是神经内科,但科里的病人以内科杂病居多,包括心衰、肺心病、心律失常、肺炎、脑梗、高血压、糖尿病等等,病人情况复杂并且严重。我的任务是除了每周一天的专家门诊,还要承担科室的查房,指导患者的诊疗,同时帮助管理病人,指导新员工书写病历等等。
察右中旗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根据医院实际我们利用现有的资源,争取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刚入科室不久,急诊收上来一名胸憋呼吸困难的老人,检查后发现心肺功能衰竭、房颤,心室率170次/分,病情危重,科主任也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就诊,患者家属因故拒绝。我仔细检查后考虑患者慢性心衰为主,立即指导医护人员展开抢救,监护、吸氧、静推西地兰、记出入量,交代饮食及服药情况等等。因科室收治重病人经验不足,我主动放弃休息,周末也跑去查房指导用药,患者心衰状况逐渐得到改善,病情逐渐好转。
还有一名当地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很大,一会升到24,一会儿又发生低血糖,本人还有精神疾病,门诊医生束手无策。病人家属听闻有北京来的糖尿病专家,非常高兴,住院后我详细交代饮食,运动,服药情况等相关注意事项。护士把每次的血糖发到工作群里,哪怕半夜我都会亲自指导调整用药。很快,病人血糖稳定下来,非常满意。我得到了科里医生的一致赞扬。
科里的医生都是西医,住院患者偶尔要求吃中药都要请中医科会诊,很是麻烦。我进入科室以后主动承担了中医诊疗的工作,配合西医治疗,效果非常不错。很大程度的缓解了患者看中医吃中药不方便的问题,让患者享受到了更便利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工作之余,我还给科室讲讲课,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下班回到宿舍,我们三人也互相督促,每天学习,每天进步。利用这少有的空闲时间充实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充实而踏实,我很快融入了新的工作环境,内蒙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也让我感动。
来内蒙不久,本地疫情突然加重。医院抽调了30名医护人员支援呼和浩特,让本身就人员不足的科室更是雪上加霜。我们新来的援蒙人员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投身急诊预检分诊筛查岗的工作。疫情以来本地防控级别升级,进入医院必须要求有核酸检测结果。病人因生病本就急躁焦虑,筛查岗有多种限制,患者经常因不理解而发生争吵和冲突。而我们和当地百姓语言不通,沟通不畅,更容易使矛盾升级。但我们仍然克服困难,尽职尽责站好岗位。病人不会扫码我们帮忙扫;病人不能进入医院看化验单,我就现场服务,并解释到位;病人吵闹发泄,我们耐心的解释目前医院的抗疫政策。周三我值岗的那天碰到一名发热的老人,因核酸结果未出,我们所有接触人员中午不能下班,集体在筛查岗短暂隔离,午餐2点多才吃上。
转眼来内蒙2周多了,我们每天两点一线的上班工作,虽然没能看到开满鲜花的黄花沟,没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但我依然爱上了这里。我爱这里的蓝天白云,爱这里热情淳朴的人民,爱这里清新凉爽的空气,爱这里火红的夕阳,爱这里皑皑的白雪,爱这里远离大城市的静谧……,援蒙时间有限,仅有短短的45天,但在这45天里,我愿意尽我所能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当地医护人员快速成长,为旗医院的发展和扶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援蒙之旅,终将成为我的圆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