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左胳膊突然麻木无力,有点抬不起来,是不是颈椎病啊,我这么年轻不会瘫痪吧?”这是急诊科接诊的一位年轻患者,医生询问病情后,了解到患者长期对着电脑,熬夜加班,有高血压家族史但未规律体检,这次刚发病48分钟,且患者年龄较年轻,结合既往病史,考虑患者不是颈椎病,初步诊断急性脑卒中。立即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呼叫卒中团队,迅速完成头CT除外脑出血,建立静脉通路并完成血液检测。
脑病科卒中团队充分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在其同意进行溶栓治疗后,经卒中绿色通道收入脑病科,精准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全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溶栓结束后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次日所有症状完全消失,实现“零后遗症”康复。
急救时间线
07:10:出现症状,左侧肢体突然麻木无力;
07:58:到达医院,绿色通道启动,CT排除脑出血;
08:42:符合溶栓指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08:45:静脉溶栓药物(rt-PA)开始输注;
24小时后:患者症状消失。
脑病科赵桂荣主任分析,患者静脉溶栓效果良好得益于年龄较年轻,对身体健康意识比较强,没有像大多数老年人,身体不适时,总会想着歇两天会不会缓解,这样就耽误了病情,正是这位患者的早就医、卒中团队的早期识别、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多科室包括急诊、脑病科、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等的积极配合协作,才取得良好效果。若延误超过4.5小时黄金时间,可能面临不同程度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我国每年约新增200万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年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面临更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卒中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可牢记中风识别口诀”120″:1看(脸不对称);2查(手臂无力);0听(言语不清)。青年人群也不能放松警惕,定期进行血压、血糖监测,避免久坐熬夜,多食新鲜蔬菜,保持心情舒畅。
卒中团队特别提醒,为什么青年卒中需特别警惕?
1. 认知误区:年轻人常误以为“中风是老年病”,忽视症状,错过救治窗口;
2. 高危因素:熬夜、肥胖、吸烟、高血压、心脏疾病等“隐形杀手”逐渐年轻化;
3. 溶栓优势:青年患者血管代偿能力较强,及时溶栓后恢复概率更高。
青年卒中如何预防?
1. 警惕症状:牢记“BE FAST”口诀(Balance失衡、Eyes视力模糊、Face面瘫、Arm手臂无力、Speech语言障碍、Time立即就医);
2. 定期筛查:尤其有家族史者,每年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3. 生活方式:避免久坐、戒烟限酒、管理情绪压力;
4. 急救意识:突发症状时请立即拨打120,或前往医院就医,切勿自行服药或等待缓解!
青年卒中不是偶然!每一次及时就医的选择,都可能改写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脑病科简介
脑病科卒中团队现有医护人员28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6名,硕博士研究生3名,近3年已成功完成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38余例。团队创新性融合现代急救技术与中医特色疗法,在急性期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精准把握4.5小时黄金救治窗,后期配合中药口服、外敷、塌渍,醒脑开窍针法及子午流注贴敷等多种手段,中西医结合立体干预,个性化制定全程管理方案。未来,脑病科将继续优化“一站式”卒中救治平台,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更多患者筑起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