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与胆南星是一对“同根生”的“兄弟”,二者功效有相似部分,却也各有千秋,最不一样的是,他们一个性温,一个性凉,这一变身是如何完成的呢?
天南星是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其生品毒性较强,多是经炮制后入药的,胆南星就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炮制品,还有一种炮制品叫制南星,那么它们三者具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现在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炮制方法及添加辅料不同】
生天南星: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毒性较大。
制天南星:取净制后的天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至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四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
胆南星:取生天南星粉放入洁净容器内,先加胆汁拌匀,发酵20天后烘干或晒(防尘)至全干,取出,放入容器内加胆汁(牛、羊或猪胆汁),搅拌均匀全溶,发酵,置密封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沸20小时(10小时翻动一次),取出,晾晒至5~6成干,再置密封容器内,加黄酒,隔水加热至沸20小时(每10小时翻动一次),取出,晾晒或烘至5~6成干,搓条,切中段,晾干。
【炮制后性状各不相同】
天南星: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有小扁球状侧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制南星: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黄色或淡棕色,质脆易碎,断面角质状。气微,味涩,微麻。
胆南星:呈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
【性味与归经的变化】
天南星及其炮制品,均归肺、肝、脾经。天南星、制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胆南星性味苦、微辛,凉。
【功能与主治各有侧重】
生天南星:辛温燥烈最甚,辛散走血,可以消肿定痛,为通经透络,温化寒凝,因其有毒,临床多外用。
制天南星:燥湿化痰力强,“治痰功同半夏”,常辅助半夏治顽痰、老痰。性开泄走窜,又能祛风止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胆南星:经过胆汁炮制后辛温燥烈之性大为减弱,药性变凉,可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多用于热痰壅肺,咳痰黄稠者,以及痰火内蕴之中风昏仆以及癫痫。
【鉴别应用】
总之,制南星苦温辛燥,善祛经络风痰、顽痰;生南星一般作为外用,消肿定痛;胆南星可以化痰热,定惊痫。
常见临床应用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
药物组成:天花粉、黄柏、白芷、大黄、姜黄、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
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适用于火毒炽盛,气血壅滞致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打损伤,漆疮火丹,天疱疮,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人乳痛,小儿丹毒。
常见配伍应用
药师提醒
【注意】
1.天南星生品内服宜慎;孕妇慎用。
2.制天南星孕妇慎用,阴虚燥咳者禁服。
3.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供稿:药剂科 韩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