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与中医药文化一脉相连。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医智慧,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联合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在200余位同学中开展了一场以中秋节文化为切入点的中医药文化沉浸式体验科普活动。
本环节结合了中秋赏花、猜灯谜的传统习俗,每位同学入场时都选了一个心仪的宫灯造型扇子,扇子上有一首七言诗,每首诗其实都是一个谜题,谜底就是花的名字。这花可不是普通的花,都是生活中常见且能够作为中药材使用的花。
在主持人念出诗句后,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参与猜谜,“合欢花、玉兰花、金银花、藏红花、鸡冠花、茉莉花、迎春花、白芍、郁金香、桂花”这10种常见的花类中药材,通过同学们不断的尝试一一被猜了出来。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既认识了不同的花,又学习到了植物学、中药学知识。
“凉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赏月是自古以来中秋节的一大雅俗。很早以前古人就观测到月亮在一月之中呈现“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规律,反映了天地间阴阳的消长变化。
在“按月养生”这一环节,主持人介绍了随着自然界变化而出现的人体气血盛衰过程,又根据传统中医倡导的“天人相应,日月相参”理论,讲解了如何根据月相进行补养气血、舒肝利胆等适时养生。同学们充分理解了这些知识,能够根据讲解摆出不同的月相状态,并说出这一时期对应的养生方法。
在中医养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饮食养生,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发展到现代月饼的种类可谓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健康。
在“月饼拼拼乐环节”,主持人给同学们介绍了4种具有养生功效的月饼,分别是美颜月饼、安神月饼、养发月饼、健脾月饼,其组成成分都是大枣、赤小豆、枸杞子、山药、莲子、黑芝麻、陈皮等常见的药食同源材料。同学们纷纷选出了自己喜欢的月饼种类,并说出了月饼的成分和功效,还表示要把他们分别送给自己的妈妈、老师、爸爸和兄弟姐妹。
顺时养生,才能事半功倍,除了要吃时令的食物,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时令习练应此时节的中医功法,才能够更好地强壮身体。中秋节在24节气中处于白露节气,因此在“24节气养生功法”这一环节,主持人带领同学们学做二十四节气养生功法中的白露功法,拉伸身体关节肌肉,帮助他们树立顺时养生的中医药健康生活意识。
“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赏桂花是中秋时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绒花是一项非遗技艺,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艺术品。“桂韵中秋”这一环节以桂花为主题,结合绒花这一非遗技艺,用【中医+非遗】的组合来科普中医药文化知识。
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道:桂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在中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草纲目》就曾对桂花不同部位的不同功效有着详细的记载。最后,跟着视频的制作步骤,每位同学都做出了一支漂亮的月桂花。
为了更好地培养同学们对中医药知识的兴趣,我院还向学校赠送了《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套装,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关注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华民族瑰宝的神奇魅力,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做身心健康的祖国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