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云,中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委员、房山区肾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房山区健康科普专家。从医16年,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2021年作为第一执行人获批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备案1项,作为发明人之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1项;2023年5月北京市优秀健康教育处方二等奖;2023年9月获评房山区健康科普专家;2024年院级健康科普比赛一等奖。重视慢性肾病管理,一体化治疗服务病患,重视中医,根植临床。坚持专病门诊、专家出诊、社区出诊以及线上线下义诊活动,实现多方位为患者服务,目前负责的糖尿病肾脏病专病门诊,通过中医治疗率的上升及健康宣教、微信群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一、慢性肾脏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早期筛查是关键。王艳云参加工作以来深耕于CKD的管理,每年负责举办肾脏日活动,形式主要为讲座及义诊,服务广大肾病患者。将糖尿病肾脏病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组织管理糖尿病肾脏病专病患教群。疫情前连续多年每月参与肾病系列健康大讲堂增进医患之间、患者之间交流;疫情期间举办线上培训宣教、公众号发布稿件。肾病科2021年9月成立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中心(CKDMC),2022年4月成立CKD专病门诊,负责主持慢性肾脏病的管理工作,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支持下加强CKD管理,建立健康档案1800余人,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延缓肾脏病进展。
1.早期筛查,分层、分期管理:针对CKD高危人群进行肾脏病早期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分层分期,精准诊治,规范管理,长期随访。CKD1期居家电话随访为主,CKD2-3期规范的专科治疗、定期随访观察;CKD4-5期患者并发症多、住院率高,对高血钾等并发症门诊加强监测,降低严重合并症风险、心理支持,延缓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医患共同决策”小程序提高患者透析方式选择参与度,避免和减少急诊透析的发生,紧贴患者就医需求,提高患者透析方式选择参与度,尽早做好透析准备。
2.多途径科普,线上线下同步管理:坚持每月抖音、快手直播、小视频进行CKD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每周线下+线上授课,定期微信患教群授课,通过科普宣传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知晓率,提高早防早治意识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做肾病患者贴心人。
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未病先防、明确诊断、中西融合、标本兼顾”,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药汤剂、中药代茶饮、中医非药物疗法等多靶点治疗,提升中医服务能力。
二、科研创新,服务临床
主持科研2项,近5年作为主要执笔人中标校级及院级科研3项,指导科室医疗、护理中标科研课题6项,作为第一执行人完成国家级、市级、校级糖尿病肾病科研项目10项,(其中三黄益肾颗粒科研2项),发表糖尿病肾病论文3篇,撰写待发表2篇。科研服务于临床,积累了临床经验,服务于广大糖尿病肾病患者。
三、专病专方-三黄益肾颗粒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脏病作为CKD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病率高、知晓率低、危害大、花费高,肾功能恶化速度快,预后差,进入肾替代治疗及死亡风险极大的增加。一旦进展至DKD晚期,其肾脏损害难以逆转,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对于糖尿病肾脏病的进展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传承创新,专病专方-三黄益肾颗粒(院内制剂)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脏病是孔令新主任带领团队长期的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可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病进展,用于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证患者。2021年作为国家发明专利的共同拥有人获得国家专利权1项(专利号:ZL 2016 1 0920431.9),2021年9月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三黄益肾颗粒医疗机构制剂备案1项(备案号:京药制备字Z20210041000),三黄益肾颗粒于2022年11月投入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得到患者的好评与认可。三黄益肾颗粒作为我院首个院内制剂投入临床对专科专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我院中医药制剂发展的里程碑,服务于区域内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