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斗指东南,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每候只隔五天,更替迅速,随着三候的变更,人们亦可看到大自然演变的特色景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从养生角度出发,夏季尤其要注重对心的养护。心为阳脏,主阳气。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甚至包括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代谢旺盛 重视午休
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立夏时,昼长夜短,此时可以根据这节气变化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起得早、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后人们应增加午休,以促进心阳的恢复,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避免出现午睡后的劳累感。
养心为主 戒躁戒怒
《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要人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才可”心静自然凉”。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少贪心杂念。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多食蔬果 避免寒凉
夏季天气炎热,吃过多冷饮,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容易困倦等消化道症状。夏季高温,雨水增多,易导致湿热盛行,冷饮内积,导致里生湿热,加之湿热天气的影响,人体也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包括口苦、食欲下降、腹泻,还可能出现皮肤湿疹。
消热解暑可食新鲜果蔬,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黄瓜、绿豆等。
祛湿可食用:薏米、黄瓜、空心菜、莴笋、莲子、冬瓜等。
另外,在夏季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苣或饮用苦丁茶等苦味茶饮,都有利于“降心火”。
避免大汗 适量运动
运动防大汗,安稳过立夏。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养生保健
立夏之后,气温逐渐攀升,人体的阳气逐渐向外发散,对于人体脏腑来说,心气渐强,所以夏季穴位养生应从“养心”开始,以养血补心,培补元气为主。
按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掌心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揉2分钟,以有酸麻胀感为佳,有调心气,助心阳功效。
按揉劳宫
劳宫穴位于掌心,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指尖处。
夏季高温暑热会加重心脏负担,此穴有补心安神的作用,也可清心火除湿热,理气和胃,镇静安神。
按摩方式:拇指放于劳宫穴,其余四指放于手的背面支撑,用拇指以旋转的方式揉按,一日1-2次,每次20-30秒为宜,左右手交替反复。
供稿:治未病科 宗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