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遴选确定了107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85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肾病科、内分泌科,凭借鲜明的中医特色、卓越的临床疗效、深厚的学术底蕴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专科。
此次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的入选,是我院建院40余年以来“国字号”专科零突破,也是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更是对医院综合实力及专科建设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为促进医院专科建设与发展、构建中医药服务新高地提供了新的契机。医院将紧抓机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房山区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专科内涵建设,发挥重点专科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专科服务能力,进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肾病科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肾病科成立于2003年,孙鲁英院长任学术带头人,孔令新主任医师任学科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马新童教授担任中医经典指导老师,中高级职称27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在孙鲁英院长带领下科室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北京市“十四五”首批中医药市级重点专科、房山区肾内科与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房山区肾内科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张炳厚名老中医工作室分站,国家资格认证药学临床试验专业科室。2023年荣获“首都中医药榜样科室”。2024年获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一证一品专科特色病房建设”项目。
科室以中医经典与现代临床相结合为特色,结合区域肾病发病特点,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等优势病种方面,形成了“未病先防、明确诊断、中西融合、标本兼顾”为核心的预防、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诊疗管理模式。重视从肾脏病早筛、明确诊断,门诊、病房统一规范中西医治疗管理,全程长期随访,防、治、管整体融合,实现慢性肾脏病中西医一体化全周期管理。
开展专科技术全面:肾穿刺活检术、动静脉内瘘成形/修补术、临时/半永久中心静脉置管术、血液透析/灌流/滤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腹膜透析置管术等。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经典门诊、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脏病、水肿、腹膜透析)、病房、透析室,血液透析机40台,血液滤过机4台,床旁血滤机3台,腹膜透析机2台。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4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创立针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三黄益肾颗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制剂备案1项。
科室聚焦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难治性膜性肾病、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疑难血管通路等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发挥中医经典在疑难重症诊治中协同作用,攻克难题,努力打造京西南肾脏病中西医双一流诊疗中心。
内分泌科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糖尿病科,是北京市中医重点专病、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中国糖尿病综合防治计划推广单位、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1+X+N)项目-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内分泌专科联盟内分泌专科、县域内分泌科发展助力工程试点项目实践基地。2024年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
现有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2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1人。北京优秀名中医张红教授任专科学术带头人,科室建有北京市薪火传承“3+3”张红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北京市薪火传承“3+3”袁涛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开设“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等专病门诊。
科室配置有代谢病检查一体机、胰岛素泵、体脂秤、指趾动脉监测仪、动态血糖监测仪、肌电图等现代诊疗设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一站式诊疗。借助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管理平台,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进行标准化管理。
科室以中医经典与现代临床相结合为特色,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以区域上下联动为方式,形成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的全程管理模式,在甲状腺、骨质疏松、痛风、减重代谢等内分泌疾病领域,建立了规范、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内分泌科将持续根植学科基础、聚焦学科前沿,建设“医、教、研、防”四位一体的内分泌医疗中心。